金融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金融动态 >【金融动态】美方“要价”太高,贸易可以谈,科技很难谈;美元上涨、资产价格回调 中国4月外汇储备小幅下降 |
【金融动态】美方“要价”太高,贸易可以谈,科技很难谈;美元上涨、资产价格回调 中国4月外汇储备小幅下降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8/5/8 浏览次数:613
5月4日,市场普遍关注的中美经贸磋商第一轮谈判已经有了初步结果。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中美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同时“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并且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本报告从谈判出发,分析美方的鹰派背景,推演后续的可能走向。 作者:中信策略秦培景团队,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美愿意开诚布公的进行谈判,求同存异,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只不过初步成果有限。新华社发文提到:“(中美)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中美本轮分歧的领域较多,要在2天达成全面的解决方案本来也不现实。 目前关于本轮中美经贸磋商的初步结果信息有限。从市场流传的本轮磋商美国“诉求清单”可以发现,美方“要价”明显过高,可以达成协议的交集太小。如下表所示,关于信息来源,《纽约时报》5月4日报道称接近此次磋商的相关人士确认了此清单,而在5月6日,英国的《金融时报》全文公布了此清单。美方要价太高,是初步磋商成果有限的原因。 目前取得的只是阶段性成果,而非最终结果。总体而言,本次谈判属于一个阶段性成果,而非最终成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后,中美双方后续就贸易问题会展开进一步磋商谈判。中美分歧的阴霾对A股市场的情绪压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种压制会随着谈判的推进逐步好转。 上述分析的关键论据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美国鹰派崛起,对中国非常强硬,这些参与谈判的鹰派代表初步要价过高并不奇怪;2)有章可循,先后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301”调查报告、《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几个核心文件看美国的真正诉求,是在科技上战略性压制中国;3)中美分歧的核心矛盾,主要是结构上的,在科技领域和“中国制造2025”,中国相关领域对外投资环境会比较严峻。因此,我们判断中美后续谈判在贸易领域的共识会逐步增多,但在科技领域的分歧较难调和。 美国此次贸易磋商代表均为对华鹰派,对中国态度十分强硬。 如下表所示,谈判代表中,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是本次美国对中国“301调查”的主要发起者,其在里根政府时期曾担任贸易副代表,主导当时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逼迫日本采取“自愿出口限制”,也是《广场协议》的幕后推手。而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著则有多本中国威胁论的书籍,大肆宣扬中国的崛起会全面威胁到美国的安全,认为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摧毁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中国逼迫美国企业技术转移等。 这些鹰派成员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问题上,都早有准备,态度强硬,有一套非常激进、系统的鹰派逻辑和论据作为支撑。因此,本次贸易磋商中,美国对中国“开价过高”也很正常。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已发生微妙变化,处理中美关系的策略也发生转变。特朗普上任后,其政府幕僚中对华建制派声音逐渐被淹没,鹰派占据了主导地位。2017年12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是美国对中国政策全面转为鹰派的标志,里面有很多过激的表述。其核心在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将一直被美国视为唯一可以对其形成全面挑战的“竞争对手”,美国对中国偏强硬的鹰派作风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 这些鹰派成员可以得到特朗普的重用,包括特朗普本人的上台,以及限制中国在美国高科技行业投资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罕见得到两党一致支持,均可反映出美国对处理中国问题态度的转变。事实上,2017年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如上表所示,美国就将中国定位为挑战其实力和威胁美国在全球地位的竞争对手,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称“之前美国政府对中国所采取的‘接触并改变’策略并未起到效果”。 因此,美方鹰派主导下,期望中美贸易问题短期内达成最终协议也并不现实;这必然是一个进一步讨价还价,求同存异,增加共识领域交集的过程。 美国在初步协商中提出的诉求确实十分激进,对贸易逆差等问题的态度也过于急于求成。但根据上文相关媒体的报道,我们认为,其关于减少贸易逆差、扩大市场准入、加强产权保护等相关诉求是可以进一步谈判的,在这些领域的求同存异下,共识的交集会越来越大。在博鳌论坛上,中央提出的四点对外开放举措中,也已经包含了逐步开放市场、拓宽市场准入,双方分歧在具体实施的力度及进度上;关于中国入侵美国计算机网络窃取商业机密问题,我们认为由于缺乏客观依据,多是美国单方面指责,也无法进行谈判。 而关于停止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关行业的政府支持和补贴以及美国对中国企业在美高科技领域投资限制问题,才是美国本次贸易纠纷的主要目的: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虽然特朗普一直强调贸易逆差以及因此导致的美国就业问题,但我们认为,本次贸易纠纷的焦点自始至终一直在科技领域。如下几点可以佐证我们的判断:
也就是说,目前以“232调查”和“301调查”为依据的中美贸易争端围绕的核心根本不在贸易品本身,也无助于消除中美贸易逆差,更多的是围绕科技领域跨境投资和技术转移上的争议,这是在中国2014年以来对美科技领域投资和并购大幅上升后,美国大概率会出现的警惕和反弹的表现。我们不认为未来针对贸易征税问题本身还有多大发酵空间,更可能是转向科技领域跨境投资、技术转移、专利许可等问题上的中长期博弈。 中兴、华为事件不可孤立看待,这不是美国限制中国核心科技追赶的开端,也不是结尾。而限制对美进出口只是遏制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组合拳”之一,美国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查也会变得更加“严格”。 首先,从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案例的统计上看,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受审核的案例数不断攀升,占其全年总审核数的比重也持续升高。当然,审查案例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增长。但据美国普盈律师事务所统计,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也即特朗普上任以来,中国企业提交申报的37个项目中,除1个审查状态尚不清楚外,剩余36个项目,仅有15个已经通过审查,12个已遭否决,其中半导体、制药和其他高科技行业便占了8个。可见,美国对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尤其对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审查更加“严格”。 其次,早在2017年1月份,美国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发布的《如何确保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长期领导地位》报告中,便开始宣扬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威胁论,而且建议对我国企业在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进行限制。之后,2017年7月份,美国宣布对我国启动“301”调查,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我国企业对其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关于我国企业在美投资情况的描述,更是占了其今年3月份公布的“301调查”结果的最大篇幅,并着重点出了汽车、航空、电子器件、能源、健康和生物科技、信息和通信技术、工业机械(包括机器人)7个高科技产业。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正在酝酿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影响更大。《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是对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INSA)的修订与更新,其实质是赋予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更大的权力,以维护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与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对所谓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国投资交易进行审查。而且,FIRRMA目前少见地同时得到了美国国会两党的共同支持,未来也大概率会落地实施。 除美国外,其他发达经济体同样出于所谓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担忧,纷纷效仿美国,我们认为,未来其对我国企业高科技领域投资的审查和限制也会更加严格。 以欧洲为例,2017年7月,德国率先修订了其《对外经济条例》,强调要对欧盟以外的外资投资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之后,2017年9月,欧盟也发布了《欧盟外资审查法律框架草案》,同样宣布对外资涉“关键技术”的并购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同样,英国和法国也均相继出台或修订了相应法案,限制外资在其高科技领域的投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将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中国企业在海外靠资本换技术将变得更加困难。唯有强化自身发展,方能不受制于人。 加元可逢低买入 中国外汇储备小幅下降 4月,中国外汇储备并没有延续3月的回升势头,出现小幅下跌。 周一,据中国央行数据,中国4月外汇储备3.125万亿美元,预期3.131万亿美元,前值3.14282万亿美元。 据央行数据,4月末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777亿美元(5924万盎司),3月末为784亿美元(5924万盎司)。 图表来自人民银行 中国外汇储备在连升12个月后,在2月出现小幅下降,3月再次出现回升,但并未持续到4月。 外管局:非美货币下跌和资产价格回调导致外储规模小幅下降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声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专业建议请添加微信zhonghai6669咨询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https://weexcn.com/articles/3303853?from=wscnapp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想要咨询更多关于换汇,投资,私人银行等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中国免费直播号:950-405-98572 |
|